日期:2025-07-12 05:40:25
日期:2025-07-12 05:40:25
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,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,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然而,降压药并非完全没有负面影响,长期服药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变化,若能及早识别,便可及时调整用药或采取相应措施。医生提醒,这5个身体上的改变,可不能后知后觉。
1.头晕乏力,警惕血压过低
降压药的作用是降低血压,但有些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头晕、乏力,尤其是从坐着或躺着突然起身时,容易发生眩晕甚至晕倒。这可能是血压降得过低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。部分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,对血压变化更为敏感,一旦血压降至90/60mmHg以下,就可能出现不适。
如果经常有头晕、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建议监测血压数据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降压方案。
2.腿脚肿胀,当心血管扩张
部分降压药可能引起水肿,尤其是在踝关节、脚部或小腿处更为明显。原因在于这些药物会扩张外周血管,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,导致局部浮肿。水肿一般不伴随疼痛,但如果肿胀明显,甚至影响行走,就需要引起重视。建议适量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,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换药或配合使用利尿剂来缓解水肿。
展开剩余58%3.咳嗽不止,注意药物副作用
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(如普利类药物)后,可能出现干咳,且这种咳嗽通常在夜间更为明显,没有痰,也不伴随感冒症状。这是因为药物影响了缓激肽的分解,导致气道敏感性增加,从而引发持续性干咳。如果咳嗽影响到日常生活,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,如沙坦类药物,以减少不适。
4.心率过慢,警惕心脏影响
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可能会减慢心率,导致患者感觉心跳缓慢、胸闷,甚至出现心悸、气短等不适。如果心率长期低于50次/分,可能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,导致供氧不足,引发疲劳、头晕等症状。对于有心律不齐或心脏病史的患者,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率,必要时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方案。
5.肾功能异常
普利类、沙坦类药物虽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,但对于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,仍会进一步影响肾脏代谢功能。长期服药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,包括肌酐、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,以确保肾脏能正常运作。如果发现肾功能指标异常,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以减少对肾脏的额外负担。
总结而言,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服药过程中,除了要注意这些身体变化,还应定期复查血压、心率、肝肾功能等指标,以确保降压药既能控制血压,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多不良影响。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,提高生活质量。
【本图文由“熊猫医学”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,作者棉花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】
发布于:湖北省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,机构配资开户,在线配资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